顱腦損傷是指頭顱部,特別是腦受到外來暴力打擊所造成的腦部損傷,又稱腦外傷或頭損傷,可導致意識障礙、記憶缺失及神經功能障礙。
其主要臨床特點如下:
1.臨床表現
顱腦損傷的表現呈多樣性與多變性,但其受傷后常見癥狀與體征仍有一定的共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意識障礙。
(2)頭痛、嘔吐。
(3)生命體征的改變。
(4)眼部征象:應注意瞳孔大小、光反射和眼球活動、眼底的改變。如一側瞳孔先縮小,繼而散大,光反射遲鈍和消失,而另一側瞳孔正常,提示腦疝(小腦幕切跡疝);一旦雙側瞳孔均散大,光反射消失,提示瀕危狀態。顱內高壓時,常伴有視盤水腫或視神經萎縮。
(5)神經系統:一側大腦半球損傷時,可出現對側上肢或下肢或上下肢的中樞性癱瘓,伴感覺障礙;內囊損傷可出現對側的“三偏”綜合征,即偏癱、偏盲與偏身感覺障礙。
(6)腦疝。
2.主要類型
(1)腦震蕩:腦震蕩主要表現為傷后立即發生短暫的意識障礙,一般不超過半小時,CT檢查顱內無異常發現,是最輕微的一種顱腦損傷。
(2)腦挫裂傷:腦挫裂傷包括腦挫傷與腦裂傷兩部分,但實際上是同一種病變不同程度的表現,往往同時存在,臨床上常難以區別,因而將其統稱為腦挫裂傷。腦挫裂傷好發于額葉與顳葉。
(3)彌漫性軸索損傷:是一種腦實質的彌漫性損傷。既可單獨存在,也可與其他腦損傷并存,臨床上并不少見。多因車禍導致頭部的加速運動,造成腦白質廣泛性軸索損傷。病理特征是傷后出現軸索腫脹和軸索回縮球其主要表現為廣泛的腦挫裂傷,伴以點、片狀出血灶。病變可分布于大腦半球、胼肶體、小腦或腦干。
(4)原發性腦干損傷:主要病理表現是腦干表面挫裂傷和腦干內點、片狀出血,病理變化如腦干神經組織結構紊亂、軸突斷裂、挫傷或軟化等。
(5)顱內血腫:顱內血管損傷出血是腦損傷的常見表現之一。如果出血在顱腔內某一部位積聚形成占位性病變,即為顱內血腫。若不及時處理,最終導致腦疝形成而危及生命。
通常事業單位考試會出現以下題型:
1.【單選題】顱腦損傷中,癥狀最輕,實驗室檢查結果通常顯示陰性的疾病是:
A.顱內血腫
B.腦挫裂傷
C.硬膜外血腫
D.腦震蕩
1.【答案】D。